描好字帖并不等于練好字??!
人人都想擁有一筆好字,也曾下過決心,花過大量的時間練習,可是光學習不進步,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幾乎每天都要寫字,大多數人也沒能寫好,其原因何在呢? 在生活、學習、工作節奏飛快的當今時代,缺少一種快捷,高效、與時俱進的練字方法。加上漢字書寫曾被有關部門長期忽視,造成大多數人喪失信心,其結果是半途而廢。這才是導致如今全民漢字整體書寫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。
市面上的鋼筆字帖。不是描紅就是薄紙摹寫,或者是凹槽字模的練習,眾所周知,這些注重練手的方法收效甚微。其實練字練的不是手,而是通過練習將字帖中的字,在習字者腦海中形成好的形象記憶。寫字不過就是通過手中的筆,把腦海中的字體形象展現出來而已。比如,讓孩子畫一個圓,他知道是像皮球,再讓孩子畫一個方,他也知道像火柴盒一樣,孩子都能畫出來。假如讓孩子畫一個凹四邊形,他們肯定無從下手。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沒有凹四邊形的形象記憶。因此,練字要按照形象記憶形成的心理過程和規律訓練才是正道。另外,動作記憶的形成要比形象記憶的形成耗時長的多。
歷代書法名家公認為臨習字帖是有效的習字方法,即: 先看清楚字貼上的字,再在準備好的紙上直接寫出來。這種方法練得是形象記憶,由于沒人告訴間架結構的深層道理,再加上傳統寫字格存在的功能缺陷,初學者很難做到精準臨寫,也就是,寫得字與帖上的字完全不像或似像非像,反而會形成病筆爛字記憶,先入為主,根深蒂固,難以糾正。普遍都是這樣先學壞再改造,又走了很多很大的彎路。